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
 

简述: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羔羊最易感。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


病原:

为口疮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与羊痘病毒相似。在炎热的夏季经30-60d可失去活力。但在秋冬季散落在土壤里的病毒到第二年春天仍有传染性。本病毒对高温敏感,60度30min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苛性钠、石灰乳等。


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羊。绵羊和山羊可经接触而交互传染。也可经污染的草场、饲具和水源等传染。传染的门户是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病的潜伏期为36-48h,死亡率可达10-20%。耐过羊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临床症状:

绵羊主要发生在羔羊,而山羊则无明显的年龄限制。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特别严重。亦可发生在蹄部和乳房等皮肤部位。病灶开始出现稍高起的斑点,随后变成丘疹、水泡及脓疱三个阶段,并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很容易出血,有的形成瘘管,压力之有脓汁排出。病变发生在硬腭和齿龈时,容易溃烂成片,痂块往往24小时后脱落,长出新的皮肤,并不留任何瘢痕。


病理变化:

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形如桑葚。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羊痘相区别。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另外要与坏死杆菌病相鉴别。坏死杆菌病一般不发生水泡和化脓,主要表现组织和皮肤的坏死。


防治措施:

最有效的办法是疫苗接种。常用皮肤划痕接种羊口疮细胞苗和牛皋丸细胞苗。此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生,隔离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轻症一般无需治疗可自愈,重症者每天涂抹2-3%碘酊和3%的龙胆紫。同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

简述: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羔羊最易感。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


病原:

为口疮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与羊痘病毒相似。在炎热的夏季经30-60d可失去活力。但在秋冬季散落在土壤里的病毒到第二年春天仍有传染性。本病毒对高温敏感,60度30min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苛性钠、石灰乳等。


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羊。绵羊和山羊可经接触而交互传染。也可经污染的草场、饲具和水源等传染。传染的门户是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病的潜伏期为36-48h,死亡率可达10-20%。耐过羊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临床症状:

绵羊主要发生在羔羊,而山羊则无明显的年龄限制。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特别严重。亦可发生在蹄部和乳房等皮肤部位。病灶开始出现稍高起的斑点,随后变成丘疹、水泡及脓疱三个阶段,并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很容易出血,有的形成瘘管,压力之有脓汁排出。病变发生在硬腭和齿龈时,容易溃烂成片,痂块往往24小时后脱落,长出新的皮肤,并不留任何瘢痕。


病理变化:

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形如桑葚。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羊痘相区别。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另外要与坏死杆菌病相鉴别。坏死杆菌病一般不发生水泡和化脓,主要表现组织和皮肤的坏死。


防治措施:

最有效的办法是疫苗接种。常用皮肤划痕接种羊口疮细胞苗和牛皋丸细胞苗。此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生,隔离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轻症一般无需治疗可自愈,重症者每天涂抹2-3%碘酊和3%的龙胆紫。同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

简述: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羔羊最易感。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


病原:

为口疮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与羊痘病毒相似。在炎热的夏季经30-60d可失去活力。但在秋冬季散落在土壤里的病毒到第二年春天仍有传染性。本病毒对高温敏感,60度30min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药为苛性钠、石灰乳等。


流行特点:

主要传染源来自病羊。绵羊和山羊可经接触而交互传染。也可经污染的草场、饲具和水源等传染。传染的门户是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病的潜伏期为36-48h,死亡率可达10-20%。耐过羊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临床症状:

绵羊主要发生在羔羊,而山羊则无明显的年龄限制。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特别严重。亦可发生在蹄部和乳房等皮肤部位。病灶开始出现稍高起的斑点,随后变成丘疹、水泡及脓疱三个阶段,并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很容易出血,有的形成瘘管,压力之有脓汁排出。病变发生在硬腭和齿龈时,容易溃烂成片,痂块往往24小时后脱落,长出新的皮肤,并不留任何瘢痕。


病理变化:

主要在口唇周围、口角及鼻部形成痂块,痂块呈红综色,以后变为黑褐色,非常坚硬。除去硬痂后露出凸凹不平锯齿状的肉芽组织,形如桑葚。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与羊痘相区别。羊痘的痘疹多为全身性,病羊体温升高,全身反应严重,痘疹结节呈圆形,突出于皮肤表面,界限明显,似脐状。另外要与坏死杆菌病相鉴别。坏死杆菌病一般不发生水泡和化脓,主要表现组织和皮肤的坏死。


防治措施:

最有效的办法是疫苗接种。常用皮肤划痕接种羊口疮细胞苗和牛皋丸细胞苗。此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生,隔离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轻症一般无需治疗可自愈,重症者每天涂抹2-3%碘酊和3%的龙胆紫。同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

 

版权所有(c)山东省现代羊产业技术体系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大动科学院 邮编:271018 邮箱:wangjm@sdau.edu.cn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二路169号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电话:0543-3405373 邮箱:lvdu@lvd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