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让羊不得病或者少得病
 

一、引种准备

 

1.目标定位   引种前,必须明确引种的目的和任务。为什么要引种?引了种来干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农户对为什么要引种,引进后如何利用、发展等问题,要根据当地或国内外养羊的发展情况、当前和今后可能的市场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养羊生产已从毛用和毛肉兼用逐渐向肉用方向转变,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优良肉用羊品种,如萨福克、道赛特、波尔山羊等。通过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较高、饲养品种优良、经济效益较好的种羊场,对引进肉羊品种进行纯繁扩群、杂交改良,为我国养羊业发展奠定基础。

2.品种定位   引种前,首先要明确引入什么品种?到哪里引种?引进多少羊只?在引种前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饲草饲料、地理位置等因素加以分析,认真对比供种地区与引入地区的生态、经济条件的异同,有针对性地考察品种羊的特性及对当地的适应性,进而确定引进什么品种,是山羊还是绵羊。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引进品种有很大不同。北方草原面积较大,气候寒冷,以饲养毛用、绒用的绵羊为主;黄河中下游地区则适合小尾寒羊、奶羊和多种类型的羊群生长,淮河以南地区高温多雨,则适于山羊饲养。如果北方引进山羊则难以越冬,南方引进绵羊、绒山羊则难以越夏。生长在宁夏的滩羊向北方和南方引进,均丧失原有的特性。因此,农户应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确定引入羊的品种,根据圈舍、设备、设施、技术水平和财力等情况确定引进羊只数量,做到既有钱买羊,又有钱养羊。

不同品种的羊有各自的特点。引种目的是为了引进优良基因,改良和提高原有品种的生产性能或改变原有品种的生产方向.,使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引进良种肉羊时,必须考虑肉羊的早熟性、生长发育速度、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羊肉品质以及繁殖性能等。引进绒山羊时,则必须考虑羊绒长度、细度、产绒量等生产性能。 

3.圈舍准备   已养有羊只的羊场,引种前除要修缮羊舍,备足草料,配备饲喂、饮水、粪便清理等必要的设施外,还应设隔离羊舍。隔离羊舍距离原羊场距离300米以上的,并在种羊到场1周前对隔离羊舍进行全面、彻底、严格消毒。新建羊场、新饲养农户引种前要建好圈舍,保证羊群晴避暴晒,阴避雨雪,冬避风寒,夏避酷暑。

4. 草料准备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养羊业的物质基础是草料,有了充足的草料,养羊就成功了一半。一般精料市场供应充足,来源容易。羊是食草动物,充足的饲草是养羊的必要条件。杂草、草山、草坡、牧草、树叶、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都是养羊的粗饲料,必须在引种前有必要的储备。冬春草缺是制约养羊业发展的瓶颈,冬春引种时尤其要注意饲草的来源。

5. 技术准备   养羊说不上技术高深,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多数农户均在养羊。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养羊人的年龄、文化水平趋低,加上一些企业资本的介入,养羊户数减少,规模扩大,技术缺乏成为发展养羊业的难题。特别是在养羊数量较少的南方,由于引种不当,饲养技术缺乏,导致一部分人在发展养羊业的过程中遭受了损失。因此,引种前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咨询、培训,参加必要的养羊实践,才能保证羊群引得来,养得活,长得快,效益高。

    6.引种时间   从引种季节来说,较为气候较适宜的季节是春、秋季,最好不在夏季引种,7~8月份天气炎热、多雨,不利于远距离运输。如果引种距离较近,不超过1天的时间,可不考虑引种的季节,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从引种用途来说,快速育肥羊一般周期为4-5个月,可以在每年的春季引种,秋季出栏;秋季引种,春季前后上市。从繁殖季节来说,一般要掌握羊群要在秋末冬初羊群发情高峰季节来临时羊群要达到体成熟、性成熟,次年春季产羔。为了使引入羊只在生活环境上的变化不至过于突然,使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调运时间上应考虑两地之间的季节差异。如由温暖地区向寒冷地区引种羊,应选择夏季为宜,由寒冷地区向温暖地区引种应以冬季为宜。

    7.人员准备   对于新养殖户来说,应对所引进的品种进行全面的了解。没有经验者可邀请具有养羊经验的专业人员,让他们帮助选择出真正所需的种羊、苗羊,帮助把好质量关和价格关,并协助进行饲养、检疫、防疫、办理手续等。

    8.其他准备   对于较大规模的引种的企业,还要做好饲养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财务、兽医人员的配备,人员分工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调运羊群应激的原因

    随着养羊业向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羊群的调运越来越频繁。羊群经过长途运输后,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生活,自然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突变   羊群从已习惯的生活场所被强制混群,由分散饲养突然转为大群饲养,从放牧突然转变为圈养,从母子同圈转变为独立生活,从自由运动突然装入运输车辆,均可导致羊群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发生应激反应。

    2. 饥饿脱水   长时间运输,没有给予充足的饮水和草料,或者羊群因应激食入草料过少,造成羊群饥饿缺水,是造成运输羊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车船运输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或条件所限,有时会使畜禽长期得不到饲料与饮水,尤其是在缺水情况下,体内酸碱平衡与水盐代谢紊乱,消化液分泌与营养成分吸收减少,代谢产物的排泄发生障碍,使机体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尤其是在车船内湿度大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脱水。

    3. 车辆噪声   货运列车运行中、汽车行走过程中所发出的噪声对羊群来说特别是比较灵敏的山羊来说构成一种劣性刺激,使羊群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升高,机体抵抗力下降。

    4. 过度挤压   我们总结十几年外调羊群的经验,过度挤压是造成运输过程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畜主为了节省运费用较小的车辆装入较多的羊群造成挤压。二是押运人员、驾驶员责任心不强,对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刹车造成的到底羊只没有及时站起来造成挤压致死。

5. 热应激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不但南方炎热地区畜禽常发生热应激,比较凉爽的北方地区夏季时也经常受到热应激危害。特别是在运输途中,车辆过小,羊群拥挤,加上外界气温和运输车厢内水分、粪尿蒸发的影响,往往在车厢内形成高热、高湿的小气候,引起羊群体内积热,且散热困难,而呈现脱水、心力衰竭、肺瘀血、肺水肿、全身血液循环衰竭、消化机能减退等。

    6 .其它诱因   如运输前对畜禽的追捕、驱赶和保定,运输途中羊群间拥挤、争斗,车船颠簸,车船内小气候空气污染等均可成为运输应激的应激原。事实上,上述诸多应激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集中地持续地刺激畜禽,使之发生运输应激综合征。

    7. 新饲养地应激     羊群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除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发生改变以外,饲养管理人员、羊群之间生疏,饲养方式突然改变,饲草饲料品种改变,均会造成应激反应。特别是从放牧改变为圈养,从饲喂杂草改变为饲喂青贮料等剧烈变化时,羊群更难适应。

(二)应激危害

    适当的自然应激可使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提高生产性能。如果应激过度即动物体受到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应激源刺激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从而危害机体。应激造成的危害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且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1. 生产性能降低   运输时,羊群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从而使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生长停滞、体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泌乳量减少,膘情下降;羔羊发育不良,成活率降低,生长受阻。

    2. 免疫力低下   羊群受到运输途中的应激源的刺激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 T 、 B 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低下,从而抑制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

    3. 诱发疾病   应激在许多疾病发生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羊群因为路途遮盖不当寒风吹袭引起感冒,诱发喉支气管炎、肺炎。过分强烈或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将必然造成机体适应能力降低,破坏适应潜能,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常诱发的主要疾病为感冒、支气管炎、腹泻、流行性眼炎、口疮等。

(三)应激防治

     1. 抗应激药物   为了预防畜禽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生,运输前可以使用抗应激药物。一是维生素类,添加维生素 C 有利于促进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降低生理应激,有助于热应激条件下的仔猪维持正常体温,提高饲料转化率;维生素 B1 参与细胞代谢,特别是参与糖的代谢,维生素 B2 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维生素 E 有保护细胞膜和防止氧化作用,并可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应激时肌肉细胞中肌醇激酶的释放,从而防止应激干扰,维生素 E 还可提高畜体的抗病力;维生素 K 是抗药物产生应急的抗应激剂。二是电解质,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氯化钾、氯化钠等等,电解质可维持畜体内的酸碱平衡,缓解热应激;三是添加氨基酸,在运输羊群的前后一周内饲料中添加多种氨基酸添加剂,可补充因应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蛋白质分解。四是添加药物,由于运输羊群的前后,羊群要受到短途运输、体检、称重、混入临时圈舍、装车等多次刺激,为了减少应激,可在运输羊群时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安定药物,但要根据运输的时间长短,计算好用药量,防止添加过量引起病态。

    2. 隔离观察   羊群引回后不能立即与本地羊合群饲养,须投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圈舍隔离,根据检疫需要,隔离观察饲养30~45天,以确保种羊平稳过渡。在隔离观察期内,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中3.2.1~3.2.3条进行检疫,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动物后,方可供繁殖、生产使用。

    3.预防性投药   经运输后的部分羊只可能出现咳嗽、流鼻涕、不食、胀气、腹泻等症状。此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用解表、清热、散寒、消食、理气的中草药,如麻黄、桂枝、生姜、陈皮、木香、陈艾等熬制的“麻黄汤”、“桂枝汤”、“消滞汤”等,也可用“小儿安”、“头痛粉”、“藿香正气液”等进行投服。同时,应勤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诊治。

4.免疫接种   隔离、观察5~7天后,若无疾患,可根据引种时了解到的羊群免疫情况和当地羊疫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应重点考虑免疫接种的疫(菌)苗有:羊0型口蹄疫疫苗、山羊痘活疫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苗、羊梭菌病灭活菌苗、羊布鲁氏菌活菌苗、山羊传染性脓疱活菌苗等。建议免疫程序:首免山羊痘活疫苗,间隔7天后再免羊0型口蹄疫疫苗。羊布鲁氏菌活菌苗和山羊传染性脓疱活疫苗的免疫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这几种疫(菌)苗的免疫期为6~12个月。不同的疫(菌)苗其接种方法和剂量不同,必须严格按生物制品使用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免疫效果。

 5. 常见病的防治   笔者在近几年的羊调运实践中发现,羊群调运后的 10 天内是羊群常见疾病的多发期、高发期,由于适应期处理不当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不断发生。调运后羊群常见的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腹泻、传染性角膜炎、口疮、羊肠毒血症等。

感冒   特征:由于气候突然变化,寒冷刺激、冷雨浇淋、寒夜露宿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浑身发抖,精神沉郁,有鼻液,咳嗽。

防治:( 1 ) 调运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散热三者关系的处理,不管天气如何,都要准备雨布防止羊群遭受雨淋。( 2 )病羊应避风保暖,充分饮水,停止放牧转为舍饲,饲喂容易消化的草料。 3. 可注射或口服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水杨酸钠等。预防继发感染,可同时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夏季风热感冒可使用中药,配方是: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银花 6 克、连壳 10 克、杏仁 10 克、桔梗 10 克、甘草 6 克、薄荷 10 克、牛蒡子 10 克、生姜 15 克,熬汁灌服,每天 3 次。

支气管炎、肺炎   特征:由于运输途中受寒感冒,机体抵抗力降低,病原菌感染导致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增加,呼吸困难,听诊胸部有浊音区。

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运输羊群时注意避免强风吹袭。( 2 )青霉素 80 ~ 160 万单位、链霉素 1 克,一次肌肉注射。还可用新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3 )出现其它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腹泻   特征:又称胃肠炎,因调运后的羊群饲草、饲料品种的改变,水质的改变、气候的改变、饲养方式的改变,加上长途运输后机体抵抗力较低,导致致病菌入侵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为消化机能紊乱,腹痛、发热、腹泻、脱水和毒血症。

防治:( 1 )询问调运前饲喂的饲草、饲料品种,做到逐渐转换。注意草料质量,杜绝污染,不饲喂霉变草料,含水量过高的饲草。( 2 )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制止发酵,清理胃肠,强心补液,防止脱水。( 3 )磺胺胍 4 ~ 8 克,碳酸氢钠 3 ~ 5 克内服。制止肠道发酵可选用矽碳银、鞣酸蛋白、胃蛋白酶、次硝酸铋等,肠道消炎可选用庆大霉素、黄连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痢特灵、金霉素等药物。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特征:俗称 “ 红眼病 ” ,是由嗜血杆菌、立克次体引起的羊群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调运后的羊群特别易感。损害部分仅限于眼部,使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炎性变化,怕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云翳、白斑或造成失明。本病常发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节和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

  防治:( 1 )病羊隔离,圈舍及时清扫消毒。 2 、用 2% ~ 5% 的硼酸水或淡盐水或 0.01% 呋喃西林洗眼,擦干后可选用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 2% 黄降汞或 2% 可的松等眼膏点眼。 3 、也可用青霉素或氯霉素加地塞米松 2ml 、 0.1% 肾上腺素 1ml 混合点眼 2 ~ 3 次/天。 4 、出现角膜混浊或白内障的,可滴入拨云散或青霉素 50 万单位加病羊全血 10ml ,眼睑皮下注射或 50 万单位链霉素溶液 5ml 眶上孔注射, 2 天一次。

  羊传染性脓疮   特征:俗称 “ 羊口疮 ” ,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据笔者经验,许多羊群产地带毒但不发病,调运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极容易在异地爆发,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主要通过圈舍、用具或皮肤擦伤传播,呈群发性。

  防治:( 1 )定期防疫,每年 3 月或 9 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每只羊口腔粘膜内注射 0.2ml 。据笔者经验,注射羊痘苗可大大降低羊口疮的发病率和发病症状。( 2 )少用粗硬饲料,严防创伤感染,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圈舍和用具用 2% 火碱或 10% 石灰乳或 20% 热草木灰消毒。( 3 )用 0.1% ~ 0.2%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 2% 龙胆紫、磺甘油、 5% 土毒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等, 1 ~ 2 次/天。

 

 

版权所有(c)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