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设“一带两区”夯实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础
 

   张英俊是业界公认的草业教育专家。自2001年以来,张英俊参与主持了“多种牧草品种优化配方建植高产人工草地技术示范”、“河北省平泉县抗寒抗旱牧草品种推广”等重大项目的研究,2009年,他成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牧草产业“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及牧草产业的机械化发展现状,记者在中国农业大学采访了张英俊教授。

围绕“一带两区”发展人工种草

    “国家在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规划中指出,围绕‘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这里的‘一带’是指主要分布于新疆东部、甘肃、宁夏等省的苜蓿产业带,‘两区’是指分布在东北、内蒙古东部的羊草生产区和分布在西南和长江与淮河沿岸的南方饲草生产区。这个产业布局,最早是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提出来的。”张英俊说。

    成立于2009年的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第二批建设的4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体系提出,当前我国牧草产业总体建设的思路是:重点解决牧草产量低、品质差、机械化程度低,供给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需求的问题,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提高产业化水平,形成“一带两区”的产业发展布局。

    为切实提高优质牧草的质量和产量,从2009年开始,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在“一带两区”内,广泛开展了牧草育种新技术、种子繁育新技术、牧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发,进行了紫花苜蓿、羊草等饲草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步建立了优良牧草紫花苜蓿、鸭茅、黑麦草、羊草育种技术体系。

    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草业研究队伍的快速壮大。尤其是体系下的22个试验站、107个示范县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态经济区,构建了笼罩全国的草业科学大网,这样有系统地进行科学技术的试验研究是空前的,也是草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在开展牧草的育种与良种繁育方面,共筛选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牧草品种25个,培育牧草新品种(或品系)30个,建立牧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2套,在内蒙古、新疆、河北、甘肃、黑龙江等地建立高产技术示范田500公顷。在牧草的栽培与草地管理方面进行了牧草种植制度、田间栽培与草地管理技术的研发,构建了不同牧草高产种植的技术模式,建立了牧草(苜蓿)旱作增产栽培、草田轮作、牧草生产持续高产栽培等技术20余套。在牧草的机械设备研究方面,全面开展了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和示范,对打捆机、圆盘割草机、搂草机、免耕播种机四个产品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最终顺利通过国家鉴定。

机械化是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开展优质苜蓿高产示范片区建设,推进苜蓿产业带建设,带动周边适宜区域发展优质苜蓿,提高苜蓿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

    张英俊说,机械化的耕种、收获、加工是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牧草是营养体农业,以收获茎和叶为主,例如苜蓿,如果没有专门的收割机械就无法收获,所以机械化是整个牧草营养体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另外,苜蓿的生产和收获受气候影响巨大,如果在茎、叶收获时赶上下雨,苜蓿产品将严重受损。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从国外进口的苜蓿收获和压扁机均为大型机械,无法适应我国小农户苜蓿生产的需求。

    2011年6月,为解决小型苜蓿收割机械短缺的现状。张英俊教授率领机械设备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王德成教授及团队成员专程赴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探讨体系与公司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我国西北丘陵山地和华北黄淮海小农户的苜蓿刈割压扁机。经过王德成教授及团队成员与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3个多月的联合研制攻关,机型总长2.8m、总宽1.3m、割幅1.2m、工作速度达4.5km/h~14km/h、作业效率达8亩/h~15亩/h的小型自走式苜蓿刈割压扁收获机于2011年10月研制成功,该机械采用双圆盘刈割串联双橡胶辊压扁的技术工艺,能够一次完成紫花苜蓿的刈割、压裂茎秆和铺放草条的作业工序。该机械投入使用后,预期能为农牧民生产的苜蓿每吨多增收500元~600元。

牧草正在成为经济作物

    张英俊说,牧草正在成为经济作物,草业发展的势头很好,仅去年新疆就新增苜蓿种植面积40万亩,很多企业也开始种苜蓿,其中,辉山乳业在辽宁省种植苜蓿12万亩,现代牧业在安徽省种植苜蓿10万亩,现代草业在甘肃省张掖市计划种植苜蓿18万亩,十几万亩以上规模的种植企业越来越多。

    他强调,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牛奶和牧草中蛋白质的含量,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畜产品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优质饲草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地位更加明显。

    据了解,在去年出台的《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不仅首次出现了牧草生产的布局和目标,更将苜蓿、羊草、青贮玉米、黑麦草作为未来10年牧草产业发展的主体草种。

    张英俊说,《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出台,是我国当代草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促进我国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自2009年成立以来,用两年多时间对国内的商品牧草流通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我国牧草生产“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为《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5月21日

 

版权所有(c)山东省现代羊产业体系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大动科学院 邮编:271018 邮箱:wangjm@sdau.edu.cn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二路169号绿都生物工程高科技园电话:0543-3405371 邮箱:xms868@163.com